全国服务热线:

0571-58506776

0571-64626910

浙江省乡村振兴典型模式与路径创新

浏览次数:740        发布时间:2020-09-27 16:30:54


浙江是一个资源小省人均耕地面积仅0.54亩 (旧制单位, 1亩≈667 m2) , 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36%, 却有着现代农业强省的成就。浙江是全国首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首个农业“机器换人”示范省、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首个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和全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信息进村入户试点示范省。2017年浙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956已连续33位居全国省 (第一位增幅连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和GDP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051, 为全国差距最小省份之一。如何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争当新时代全国乡村振兴排头兵是浙江全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要求。

一、浙江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模式

浙江乡村类型多样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形态、发展基础等诸多支撑要素按照聚集提升、特色保护、城郊融合、撤并搬迁等分门别类进行推进。从浙江的发展实践来看应重点突出资源环境条件从城郊、平原、海岛、山区等4个方面着力构建全省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模式 。

(一)城郊型乡村振兴模式

1.1 模式内涵

位于城市郊区的乡村往往因和城市联姻在城市辐射下实现融合发展态势。加快城郊型乡村振兴是事关浙江省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突出示范点。这一模式的核心内涵和要义是注重城乡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增强城市对乡村的带动能力推动城村联动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有效实现城乡资源均衡配置更快速度、更高水平实现城郊型乡村的全面振兴。

1.2 模式特征

城乡融合。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导向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为目标统筹考虑城市乡村发展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科学布局构建城乡协调融合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

活化人才。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借助城市人力资源优势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增强乡村对城市人才的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鼓励城市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建设。

1.3 典型案例

萧山区是浙江省杭州市市辖区与杭州主城区一江之隔综合实力居浙江各县 (市、区前列是全省经济发展的标杆区。萧山区以城乡融合为目标要求高标准确立乡村振兴的目标定位、标准体系、要素投入、工作成效强化乡村振兴在全省全国的领跑示范。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城郊型农业产业化、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强化城市人才对乡村振兴战略支撑加强招才引智开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全面加强乡村治理按照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的要求打造共建共享的善治新格局。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重点以美丽乡村提升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为载体全力打造“城市栖息地、杭州南花园”全力打造新时代美丽萧山。

衢江区是浙江省衢州市辖区地处浙闽赣皖四省交界处素有“衢通四省”之称城郊型区位明显。衢江区拥有城郊型乡村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条件和后发优势在全省率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出一条具有衢江特色的“产业发展—美丽乡村—美好生活”新路子。衢江围绕城乡融合发展目标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快构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吸引各类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着力优化乡村创业环境吸引城市人才在农村创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以美丽乡村示范区创建为载体实施美丽乡村“一区一带”建设行动注重城乡统一规划、城乡整体打造注重城乡系统整治推进从村庄建设向村域发展递进跃迁建成美丽乡村升级版。

(二) 平原型乡村振兴模式

2.1 模式内涵

浙江陆域上平原面积占23.2%, 具有地势平坦、交通发达、人口聚集、易于开发等特点在社会发展中处于优先地位实施乡村振兴有着先天优势。加快平原乡村振兴是实现浙江省全面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点。这一模式的核心内涵和要义是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平原地区能够凭借地形开阔、市场广阔、要素集聚等自身优势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走出一条平原地区布局协调、产业提质、乡村升级的新路子实现平原振兴。

2.2 模式特征

产业融合。推动美丽农业、美丽经济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相融相通和乘数效应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拉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接“二”连“三”。

创新创业。全面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建立健全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创业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各类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加强招才引智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平原振兴的政策。

先行先试。准确把握乡村振兴内涵要求大胆探索、改革创新进行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扎实推进“三农”改革发展加快筑牢产业发展基础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努力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2.3 典型案例

海宁隶属于浙江省嘉兴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地势平坦是长三角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县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海宁创造了不少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经验农业农村转型发展走在了嘉兴市、浙江省乃至全国前列。海宁依托平原优势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探索发展乡愁产业努力打造乡愁产业发展示范县。尊重群众和基层首创精神先行先试、开拓创新完善城乡公共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合力。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传统工艺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全市“三农”改革发展现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备了坚实基础。

嵊州是浙江省绍兴市所辖县级市地处浙江中部偏东既有平原特征也有山区特色是全国第一批经济开放县 (。嵊州借助平原优势坚持生活、生产、生态“三生”同步创业、创新、创意“三创”并举一产、二产、三产“三产”融合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坚持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做强茶叶、香榧产业链拉长粮油、蔬菜、中药材产业链培育茶叶、花木、香榧等富民产业。支持农业企业打造“产业联盟”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鼓励创新创业完善农民就业服务、创业指导、权益保障实施“闲置农房激活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各界参与乡村建设吸引大学生、乡贤乡亲、留学回国人员等人才到嵊州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创新创业创富。

(三)海岛型乡村振兴模式

3.1 模式内涵

浙江省海岛众多海洋资源丰富是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之一。加快海岛乡村振兴是浙江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发光点。这一模式的内涵是浙东沿海地区乡村发展要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条件重点结合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大力拓展海洋多种功能沿着生态和谐、文景共荣、开放共享的新思路推进渔农业增效、渔农民增收、渔农村增美实现海岛振兴。

3.2 模式特征

海上花园。发挥海岸风光优势主动融入“大花园”“大湾区”建设依托海湾海岛旅游带等旅游精品线路把各地乡村景点串珠成链形成独具一格的风景线加快全域景区化建设打造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环境友好的海上花园。

对外开放。发挥海岛区位优势依托优良的深水岸线加强对外开放贸易推进海洋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服务业和先进临港制造业的集聚、规模化发展提高海陆联运、水水中转方面能力形成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陆海联动。海岛与其周边海陆之间的关系紧密、互为影响充分利用海洋与陆地的发展优势加强陆海优势要素资源的流动转化坚持推进相邻岛屿之间、岛屿与大陆之间、岛屿与海域之间的互促协调发展形成陆海联动发展新格局。

3.3 典型案例

温州市洞头区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是全国14个海岛区 (之一拥有大小岛屿302是“中国羊栖菜之乡”“浙江省紫菜之乡”是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先行先试地区。洞头区以花园洞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模式实施花园洞头“八化” (美化、绿化、洁化、亮化、彩化、香化、文化、序化计划努力形成全域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季相变换的花园景观。实施美丽渔村乡愁计划深化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让海岛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海、记得住乡愁。设立海岛振兴1亿元基金实行以奖代补工作机制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实现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实施海岛振兴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招引各路人才“上岛”“下乡”建立职业渔农民制度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企业家、技能人才、学者等服务海岛振兴实业。

象山县是浙江省宁波市下辖县位于东海之滨三面环海两港相拥由象山半岛东部及沿海608个岛礁组成。2018年象山县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象山按照精品村抓提升、示范村抓扩面、一般村抓梳理的要求积极推进美丽乡村风景线、旅游风情线、文明示范线、党建精品线等多线联建推动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再上新台阶。提升海陆交通服务水平构建长江经济带、陆海双向的对外开放合作新走廊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主动融入全域旅游发展以农旅文深度融合为重点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与旅游、健康、文化、创意、体育、自然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拓展农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

(四)山区型乡村振兴模式

4.1 模式内涵

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 70%的陆域是山区山区在乡村振兴全局中举足轻重。山区既是水源涵养区和绿色生态屏障区也是少数民族集居区和革命老区。当前浙江山区是集体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群众比较集中的区域赶上全省发展步伐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既是浙江的短板也是发展的潜力[2]。加快山区乡村振兴是事关浙江省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战略关节点。这一模式的核心内涵和要义是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一条在新形势下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新路子使山区成为生态经济繁荣、绿色发展彰显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幸福新家园。

4.2 模式特征

绿色发展。山区最大的特色是绿色生态优势是山区最突出的优势。山区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培育绿色经济发展绿色产业以绿色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

活化资源。山区要牢固树立“两山”重要理念。按照形成绿水青山、保护绿水青山、守住绿水青山、转化绿水青山、活化绿水青山的思路把山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走出一条以机制创新活化绿水青山资源的乡村振兴之路。

山海联动。顺应山区开放开发和陆海联动、山海协作的新趋势从充分利用发达地区的消费性需求、发挥山区生态资源的综合优势出发着力推进山区与平原、山区与海岛、山区与城市的合作走出一条互联互通、互促共进的山区乡村振兴之路。

4.3 典型案例

武义县地处浙江中部三面环山是“八山半水分半田”农业大县山地优势明显地形多样。山区昼夜温差大为武义茶产业和中药材产业提供了优越的发展条件。武义以“有机农业第一县”“东方有机谷”为目标定位着力打造山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发挥优美的生态环境资源和生态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完善农业绿色有机制度体系。推进农业与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等有机结合通过产业间的渗透融合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布局合理、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发展新格局。推广“千斤粮万元钱”“一亩山万元钱”模式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经济、生态经济、电商经济、养生经济等美丽经济业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实现山区乡村经济多元化。

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素有“瓯婺八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和“处州十县好龙泉”的美誉。山是龙泉的主要地貌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谓。龙泉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把生态工业作为第一经济培育按照“中国制造2025”和丽水生态工业“31576”五年行动计划部署推动工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大力发展根植于生态优势的生物医药、绿色能源、健康食品等新兴产业全方位加强“三江源头”地区生态保护高标准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筑牢“美丽浙江”生态屏障。把促进城乡居民增收作为最大民生工程推进“产业富农、改革强农、政策惠农、帮扶助农”。实施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行动计划打响“龙泉金观音”“龙泉绿”“龙泉黑木耳”“龙泉灵芝”等公用品牌。

二、浙江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一)构建“全域秀美”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以城乡融合为第一出发点统筹城乡空间开发格局把全省农村作为一个大景区、大花园来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类施策、因村制宜实现乡村整体美、城乡全域美积极打造“城乡协同、区域协作、三生融合、镇村联动”的乡村振兴总体格局构建城乡协调联动“全域秀美”的乡村振兴新格局。一是要统筹城乡空间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框架下统筹谋划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主要布局。二是优化乡村布局推进乡村空间布局调整。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产业链和产业网络促进乡村产业集聚发展。三是活化城乡发展要素实现城乡联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坚定不移地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改变资源要素单向向城市流动的趋向促进劳动力、资金、技术、土地、水资源等各类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二)构建“融合精美”的产业发展新体系

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培育农村新兴产业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传承传统经典产业加快推进乡愁产业发展把乡愁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培育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起支撑乡村全面振兴的乡村经济体系。一是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顺应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二是培育提升新型农业主体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加强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三是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新业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休闲旅游、康体养生、电子商务、农家乐民宿、创意农业发展。

(三)打造“生态富美”的美丽乡村升级版

深化“千万工程”落实“大花园”行动建设美丽浙江和全省大花园深入推进全域美丽建设全面体现美丽宜居现代农村既是农民的幸福家园也是城里人的休闲乐园、养生公园扎实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构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人文特色彰显的美丽乡村新格局。一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创造农民美好生活。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建设一批具有乡土气息、浙江特质、江南韵味的浙派民居。二是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培育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相适应的现代先进文化形成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的乡村文化氛围。三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加强乡村治理的制度创新。

(四) 推进“要素活美”的体制与机制创新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制度性供给激发农村的内在发展活力让农村的人、农村的山、农村的田、农村的水和农民的房都能够活起来。一是加快农村土地和产权制度改革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管控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开展村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明晰集体所有产权关系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二是建立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强化资金保障。加大财政资金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发展乡村普惠金融引导和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深化“清廉乡村”建设做实乡村建设的基底。


往期文章荐读:

●从经济薄弱村到“民宿之乡”,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金华市大陈村为何倍受各方青睐,成为“网红”?

年收入20万+、经营性收入10万+!解读浙江省《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宅基地新改后,符合民宿开发用地的8种类型和6种模式!

一村万树,共享民宿,猪棚变艺术画廊,浙江这个地方的创新之举远不止这些……

●央媒直播,桐庐县环溪村污水处理终端成可供欣赏的“网红景点”!


热门关键词

联系我们

  •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迎春南路121号汇丰大厦27楼
  • 0571-64626910
  • checrc@163.com
  • 0571-64626910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在线咨询QQ
热线/微信

13128647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