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1401 发布时间:2020-09-08 14:44:14
提起美丽乡村建设,很多人都知道“领头羊”是浙江,殊不知连续5年上榜“中国十大美丽乡村”的省份,除了浙江便是山东。在我们不曾留意的时候,山东多层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制定了645项“山东标准”。 山东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的发展好坏直接影响村庄的收益,从而影响整个村庄的发展命脉,但是农业的发达不是山东取得如此成就的全部原因。2017年,山东省仅乡村旅游的收入就高达2549亿元,省内城堡乡村旅游业的个体经营户逾3万个,从业人员接近20万。
山东搞农旅一体化,条件得天独厚
就像浙江安吉、江西婺源一样,乡村资源质量越好、价值越高,诞生的旅游产品吸引力必定更强,经济效益也会越高。而山东在这方面就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是山东省拥有山川、森林、河流、田园等多样化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二是特色农业优势明显:历史上,从舜耕历山到科圣,谱写了山东省悠久的传统农业历史文化;而近年来,一大批农业观光区、科普农业园、等成为现代农业的新亮点,烟台苹果、沾化枣等农产品享誉全国。
三是文化风韵深厚。以齐鲁文化为根基,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等众多文化塑造了山东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高质量的乡村旅游资源,一方面为山东省农旅一体型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了发展条件,另一方面保障了其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当然,如何把优势发挥到位才是更重要的。农旅一体化视角下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注重旅游产业、休闲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基于游客需求,从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各个环节的产业链统筹考虑,从而有效保障乡村旅游产品与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实现有效对接,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打响农旅一体化的服务品牌。美丽乡村搞农旅一体化,原则不能少
一、以村庄为载体,旅游引导农业
以旅游对农业的引导作为共生条件,以村庄作为产业发展的共生载体。通过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农业范畴涵盖的内容与旅游的观光、休闲、娱乐、体验等功能相结合,按照旅游市场的需求来确立农业的转型方向,使农业与旅游业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打造集休闲、观光、养生、娱乐、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效产业集群,合力构建农旅产业共生体。二、延续乡村野趣
乡村,是一种错落有致的村落形态和充满野趣的自然生态环境融合而成聚落“山”、“水”、“田”、“林”、“路”、“村”等要素构成了淳朴的田园野趣,这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开发农旅一体型美丽乡村建设时,要延续这些具有乡村代表的野趣,打造充满乡村气息的特色景观环境,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三、宁可控制人流,也要保护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旅一体型美丽乡村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整个规划设计中,要注重景观格局的构建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一方面,改变传统的粗犷的农业生产方式,积极发展高效农业、精细化农业,保障农业与旅游业的均衡发展;一方面,严格把控乡村承载力,控制游客容量;另一方面,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增强相关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必要时可建立处罚机制。四、彰显独特文化,提高竞争力
每个村庄都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人文景观、生活方式等,只有立足当地文化特色,将文化资源应用到农旅一体型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才能提升美丽乡村的品质和内涵,增强农旅一体化的旅游吸引力,满足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有助于更好的应对更高水平的竞争。六位一体,农旅一体乡村有规划
产业:以旅带农,补齐产业短板
农旅一体化强调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有效融合,所以在农旅一体化理念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应以旅游产业发展为契机,通过引导与农、林等一产产业的联动发展,实现一产与三产旅游、一产与其他产业的有效融合的产业体系构建。 第一产业是根本,需要加快传统生产方实和现代农业科技的结合,引导农林产业升级。除了产出农产品本身以外,更应该开始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加工和手工艺加工,令产品更加多样化,给消费者更多选择,扩大消费需求。空间:农旅互动,强化空间结构
空间的功能架构组合,决定了村庄能否长足发展。全部做旅游,农业容易乏力,且一旦旅游业受挫,经济也容易大受损伤。此外,各个空间的大小格局组合,也决定了游客的旅行体验是否多层次多样化。 根据游客和村民的各种需求,我们可以将空间分为三种: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肌理展示空间。 生产空间主要包括旅游景点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生产空间和村庄具体情况之间的融合,不仅将旅游资源引入村庄,激活村庄的活力,还保障了乡村旅游功能分区与村内其他空间互融互促。 基于此,在布置苗木园、花卉园和果蔬园等生产空间时,可布局具有特色农耕体验组团,结合这些特色组团发展乡村旅游业。这样可以形成第一、三产业良性互动,拓宽村民的收入渠道,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景观:景文融合,提高旅游吸引力
全国各地都在发展乡村旅游,突出乡村的特性,提高吸引力和辨识度成为了很重要的内容。农旅一体型美丽乡村的景观营造需将当地的特有景观要素融入进去,打造乡村别于其他旅游产品的吸引核。建筑:旅居一体,营建民居文脉
延续建筑风貌,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与城市发展的最大区别之一。尺度适宜、体量得当、材料乡土、布局有致的乡村建筑,既可以形成较好的空间效果,也提供了具有观赏性的聚落景观。 在处理乡村建筑环境的时候,老房子不应该一味拆除,而是从色彩、立面、形态等方面进行改造,延续当地的建筑风格。新房子的建设也同样如此。配套:主客共享,优化配套服务
一次好的农村旅游体验,并不只在于“点”(例如农庄、果园之内的体验),更在于点与点之间,线与线之间的体验。道路连接着各个片区,对游览体验有着直接的影响。 对内交通,鉴于对村民和游客统筹考虑,可将村庄道路分为三级系统: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宅间道路;另外,还可在各个住宅院落之间设置步行道路,既能作为村民日常散步的乡间小路,又能作为趣味的游步道供游客使用。保障:农旅保障,实现双赢发展
虽然山东省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从知名度和各村具体情况来看,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仍然需要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科学规划的引导和创新的管理模式建议。政府依然需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农旅的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保障。 另一方面,农民的自我发展意识也需要着重培养。村民是村庄的主人,他们有信心有动力去建设,村庄才能得到长足发展。参与村庄发展的政府、企业等力量需要引导村民返乡生活、就业甚至创业,增强农村真正的内生动力,脱离一旦没有政府就“回到解放前”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