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571-58506776

0571-64626910

两会代表如何“献策”乡村发展?多个热词看乡村振兴新阶段

浏览次数:1134        发布时间:2021-03-08 09:50:37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作为承前启后的一年,2021年具有特殊意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召开的全国两会,备受瞩目。


2021人民网全国两会调查数据显示:“乡村振兴”获得313万网友的投票,占比60.2%,这是相关议题首次进入热词榜前三。在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调查选项中,网友最关心的是“持续改善乡村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 。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后,乡村振兴关乎高质量发展成果。下面,我们首先来看看在乡村振兴方面热点提案都涉及哪些方向。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民进中央提案建议,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融合,尤其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该提案建议,鼓励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适度流转,丰富集体承包地“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盘活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为突破口,盘活乡村建设用地资源,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和联合经营。

人才支撑

农工党中央则建议加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人才支撑工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加快建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的长效机制,在人才引进、技术引进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脱贫攻坚的一些先进经验可以移植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比如首先值得肯定的就是变‘五级书记抓扶贫’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记者。

种业高质量发展

在农业农村工作方面,种业高质量发展成为近年重点。我国优质种业资源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核心技术原创不足、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

民革中央提案建议,加快推进种子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依法规范种子市场秩序。加强种质资源资源库建设,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和责任义务。

绿色发展

全面现代化离不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已向国际社会做出“碳中和、碳达峰”的郑重承诺,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艰巨。为此,九三学社中央提案建议,尽快推进实施《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计划》,科学系统谋划主要思路与重点任务,确保目标实现,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促进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农工党中央则建议,制定国家低碳科技发展战略,设立重大专项,汇聚跨部门科研团队开展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碳排放协同科研攻关。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和长远的重要议题。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围绕长江、黄河、长城、渤海、西部农牧区等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诸多建议。

3月1日,我国首部流域立法《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社会的关注重点开始转向“母亲河”黄河的保护。黄河目前面临防洪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协调,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开举介绍,大量黄河现有防洪工程和规划防洪占用范围被纳入自然保护地,严重影响了工程立项审批和河道整治项目实施。他建议协调做好河南黄河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工作,为黄河保护治理工作留出必要的发展空间。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基础上,中国已踏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大道,“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如何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如何推进乡村振兴?代表委员有哪些好的意见建议?这些问题成为颇具热度的关注话题。


“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将脱贫攻坚融入乡村振兴,将脱贫成果对接乡村发展。
今年,从脱贫攻坚胜利的“倒计时”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行时”,“三农”工作重心的转向路线正逐渐明晰。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工作任务,其中包括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更进一步,设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5年过渡期。
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求是》杂志刊发的《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引发关注,其署名作者为“中共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这一新机构的首次亮相释放重大信号,官方已在从制度层面落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乡村振兴局也将正式“接棒”,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乡村振兴战略是下一步农村工作重点,是精准扶贫的后续延伸,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尹成杰认为,要进一步接续和拓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消费扶贫、电商扶贫等行之有效的扶贫业态和模式,并使之常态化、制度化。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孙文凯认为,从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有一个五年过渡期,政府将继续通过以工代赈、推进特色产业、吸纳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坚持对口支援、促进低收入人口内生发展能力,继续推进农村发展,稳固脱贫成果,夯实振兴基础。此外,政府还将通过促进农业科技和产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村庄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消费、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等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表示,不少贫困县脱贫后,若后续政策落实没跟上,可能会返贫,这就需要在过渡期内保持政策稳定性,“脱贫不脱政策”才能巩固好现有脱贫成果,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块“压舱石”。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指出,有效衔接需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脱贫攻坚中的政策扶持、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乡村治理、组织领导等方面的“智慧”都可考虑在乡村振兴中继续发挥作用。

多个热词看乡村振兴新阶段
人才: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涪陵区睦和村党支部书记、睦和龙哥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全国劳动模范刘家奇在谈到乡村振兴人才方面时表示,在要留得住人才,给他们创造适合回乡创业的平台、政策,提供宽松的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宁夏侨联主席朱奕龙表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还得迈过“人才观”,应鼓励支持“土专家”指导乡村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让“土专家”在广阔田野中提升产业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唯有每天与土地打交道的人,才懂得农村如何发展。
产业:全国人大代表邢利民认为,乡村振兴关键要有产业,但产业必须慎重选择、因地制宜。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一旦走了弯路造成损失,伤人感情、打击信心、耗费时间,村民感到没盼头。选好产业后,必须持之以恒,一攻到底。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认为,乡村产业振兴,重要的是让产品走出去。要开辟“绿色通道”,优先支持农业企业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优质产品申报地方优秀品牌,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
文化和旅游: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村民马慧娟表示,应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以文化引领乡村民众,使其生活更加积极向上。乡村旅游应达到全域旅游的规模,才能更加有看点。“千村一貌”是没有吸引力的。各个乡村应发挥各自的特色优势产业,并将其结合到一块,以形成优质旅游资源。
科技与电商直播:全国人大代表吴云波,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在带领民众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同时,他担任通辽市扎鲁特旗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表示“是直播这个平台,拯救了我们的合作社。”目前已经有100万粉丝,3亿多点击量,已适应“云采访”“云直播”“云销售”等方式。他认为,“在乡村振兴中,高科技的东西必须让村民接触到。”“一定程度上,高科技的东西已经成了我们能否更好发展须臾不可离的‘武器’。”

综合中新网、人民网、央广网、光明网、21世纪经济报道等内容编辑整理

热门关键词

联系我们

  •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迎春南路121号汇丰大厦27楼
  • 0571-64626910
  • checrc@163.com
  • 0571-64626910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在线咨询QQ
热线/微信

13128647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