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未来乡村 奋力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金名片
浏览次数:1116 发布时间:2022-05-26 14:19:06
一、悟透笃行未来乡村建设的初心使命
未来乡村源于“千万工程”,承担着共同富裕的时代使命,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
历史逻辑:未来乡村建设是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守正创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以广阔的视野、前瞻的思维、非凡的魄力亲自谋划的一项重大决策。2003年以来,“千万工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深化拓展,给浙江乡村带来了历史性、全局性变化。“千万工程”是一个立意深远、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认识论、实践论、方法论为未来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千万工程”是一个开放包容、不断发展的工作体系,随着实践不断丰富,未来乡村是其最新组成。未来乡村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千万工程”19年的生动实践和深厚积累,与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一脉相承;未来乡村建设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拓展、标准升级,对“千万工程”的坚守践行、持续深化。
理论逻辑:未来乡村建设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进入新时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追求物质性需要的满足,还更多追求社会性需要、心理性需要的满足,期盼更舒适的人居环境、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丰富的文化生活。面对新形势,省委、省政府顺应农民群众新期盼,面向美好生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目的是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以数字赋能为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服务、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的幸福生活共同体。
现实逻辑:未来乡村建设是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先行探路。未来乡村是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基本单元,是共同富裕从宏观规划到微观落地的重要载体。浙江共同富裕成色如何、质量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农短板的长度,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通过未来乡村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通过未来乡村建设,吸引更多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流向农村,激发发展活力,让繁华城市与繁荣农村交相辉映、共富共美;通过未来乡村建设,率先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路径,积累经验,学有榜样、行有方向、干有示范。
二、科学把握未来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
未来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强化系统观念,运用集成方法,一体推进“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进行场景化建设、特质化打造,使未来乡村成为一个充满想象的大空间。
一是夯实美丽乡村基础,打造诗画江南、田园牧歌的秀美图景。绿水青山的生态、整洁有序的村容、错落有致的农房,这是未来乡村的风貌。未来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人居环境,塑造“整体大美、浙江气质”的乡村风貌。保护和修复好生态,把垃圾分类好、污水处理好、厕所管护好、环境绿化好、卫生习惯培养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乡村。提档升级交通、信息、能源、物流等基础设施,改造浙派民居,建设邻里中心,完善生活配套,打造现代乡村生活圈。尊重村落原有肌理,实施“微改造、精提升”,抓好美丽庭院、降围透绿、杆线序化,开展设计、艺术下乡,让乡村也有时尚风、文艺范。
二是强化数字乡村引领,打造智慧生活、整体智治的现代图景。加快数字化技术、思维、认知在乡村的运用和普及,撬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各领域系统变革,这是未来乡村的重要动能。建设“浙江乡村大脑”,贯通“浙农”系列应用,加快“浙农码”推广。做大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做强农村电商,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蝶变。加快智慧医疗、智慧文化、智慧教育、智慧救助等率先落地未来乡村,提升智能化服务适老化水平,让农民也共享智慧生活。
三是紧盯共富乡村目标,打造富庶均衡、活力迸发的富裕图景。就业充分、创业活跃,年轻人回来、城里人进来,人人有事做、家家高收入,这是未来乡村的基。不同于城市社区,产业功能是乡村所特有的,更是不可或缺的。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坚决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稳住农业基本盘。培育“百链千亿”农业全产业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对农民就业创业和低收入农户帮扶,促进农民农村扩中提低。用好乡村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发展农事节庆、乡村旅游、养生养老等新业态,加快三产融合、产村融合。完善“两进两回”支撑政策,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留住原乡人,唤回归乡人,吸引新乡人。
四是彰显人文乡村内涵,打造文化兴盛、精神富足的文明图景。未来乡村既要有美丽宜居的村容村貌,更要有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乡愁可寄的人文气息,这是未来乡村的魂。用好农村文化礼堂,推进移风易俗,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生根。保护好古村落、古民居、古树名木等乡土遗存,传承好守望相助、敦亲睦邻、克勤克俭、耕读传家等乡土基因,延续好二十四节气等农耕文化,让中华民族文脉永续。丰富文化供给,开设农民学校、老年学堂,让终身学习成为未来乡村新时尚。
五是坚持善治乡村根本,打造安心舒心、优质共享的幸福图景。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生活在乡村和生活在城里一样便捷舒适,这是未来乡村的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万村善治创建,构建“四治融合”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打造20分钟医疗圈、15分钟养老圈、15分钟健身圈,把乡村公共服务欠账还上,在最小单元里形成“一老一小”问题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推广“浙里办”,让“数据跑”代替“群众跑”。
三、持续激发未来乡村建设的推进动力
未来乡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只有画好同心圆,形成大合唱,才能凝聚起共同推进的磅礴力量。
强化党建统领力。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党在农村的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和社会号召力。积极推广党建联盟做法,片区化打造、组团式发展,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通过党员示范岗、党员包干区、党员志愿服务等载体,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激活改革内生力。未来乡村建设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向改革要动力。以数字化改革为统领,全面推进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凡是省内已成功的改革,积极在未来乡村推广,凡是须按程序进行授权的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在未来乡村先试。实施农业标准地改革,激活闲置农房和闲置宅基地,破除要素城乡双向流动障碍,增添乡村人气、财气和朝气。
提升工作协同力。探索建立综合集成、协同高效的未来乡村推进机制。强化工作协同,健全“1+4+1”乡村规划体系,一体推进城乡风貌、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强化力量协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鼓励乡贤出谋划策、出钱出力。强化建设经营协同,坚持运营前置,从“做环境”迈向“做内容”,从做“美”乡村迈向做“活”乡村。
尊重基层创造力。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未来乡村顺利推进的关键。坚持决策共谋,建什么、怎么建,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坚持建设共管,引导农民自觉做好垃圾分类、美丽庭院、门前三包。坚持成效共评,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最高评判标准。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基层大胆创新,构建完善“一地先行、全省共享”机制。
作者:浙江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 王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