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2144 发布时间:2020-11-04 10:39:29
小桥、流水、古树、清莲……眼前的村庄古朴典雅,清爽洁净,一派婉约的江南风情,走进环溪,一股大自然的味道沁人心脾。
环溪村好的环境,好的生态,源自于“治”,“治”得到位,“治”得彻底,“治”到根本。村里的污水治理工作,开创了全国的典范。
以前全村污水到处流淌,现在经过处理的污水可以养鱼。自此以后,溪水请了,环境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化着。
直播伊始,环溪村秀丽美景映入眼帘。“这就是我们村的污水处理站点!”全国人大代表、环溪村村委主任周忠莲激动地介绍环溪村“千万工程示范村”中的污水治理项目。
环溪村1号终端结合当地古村落特色,通过墙绘与周边建筑环境融为一体;人工湿地以“滴水成涟漪”为灵感并进行美化,内设水循环系统,将处理后的出水用作景观用水,打造成为生态公园。
环溪村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中,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设施与村庄风貌相融合,不仅确保出水水质能稳定达标,还能让处理设施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
漫步村中,只见白墙黑瓦,小径通幽,每户农家周边皆设有一处窨井。环溪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员叶金松自豪地说,村里每户人家的生活污水,首先要在窨井里经过初步过滤,再流入各自对应的污水处理终端,经过沉淀、厌氧、好氧、植物吸收等工艺,最终达到达标排放。
目前,全村共有9个污水处理终端,600多户村民每天排放的200多吨生活污水全部实现截污纳管、循环利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水声潺潺,莲香幽幽。环溪,犹如村中遍植的朵朵莲花,从淤泥中清雅绽放,呈现出一片人水和谐、活力迸发的全新图景,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而就在10多年前,村民们还很难想象今天的生活场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溪沟就是垃圾污水的家。”村主任周忠莲口中的这段顺口溜,描述的正是村庄过去的模样。
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它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契机,不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从河道黑臭、垃圾遍布的脏乱差之地,成为住建部首批评定的美丽宜居示范村;
从农田荒芜、年轻人纷纷逃离的“空心村”,成为以莲文化为核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网红村”。
如今的环溪村,呈现出一片人水和谐、活力迸发的全新图景。彻底告别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过去,人们的顺口溜也变了样。
走进环溪村村口,可见高大阔气的牌楼、修缮一新的寺庙,古桥下溪流缓缓,沿溪用鹅卵石铺就了一条游步道,绿树环绕,仿佛天然氧吧。
银杏广场上,两株千年银杏参天而立,周边建筑古色古香,环境清幽雅致。古村落迎来了全国各地络绎不绝的游客,村民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来环溪村参观、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民宿经济、农家乐经济不断壮大,村民的钱包也日渐“鼓”了起来。游客的增多、农家乐民宿的兴起,给原本只能勉强达标排放的污水处理终端带来了“巨大压力”。
桐庐县牢牢坚守“水清、无味、点绿、景美”八字方针,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江南镇率先在环溪村、青源村开展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示范工程,通过截污纳管、增大管径,引入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增设消毒、水质在线监测等设备等举措,对原有终端进行扩容,终端污水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原来,环溪村在提升改造时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通过墙绘与周边建筑景观环境融为一体,人工湿地以“滴水成涟漪”为灵感并进行演化,内设水循环系统,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作景观用水,放养小金鱼,形成生态公园,实现终端环境全面提升。
让村民躲避的污水处理终端成为了可供游人欣赏的景点和村民游乐的公园。环溪村的污水治理工程是杭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一个缩影。
图片:网络
编辑:编辑研
●一村万树,共享民宿,猪棚变艺术画廊,浙江这个地方的创新之举远不止这些……
●从籍籍无名到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塘里村告诉你如何"以文兴村"!
●垃圾分类+教育,这个村靠“垃圾分类研学游”带动经济收入80余万元!
●国外经验|德国如何应对乡村发展危机,为何被称为 “乡村振兴标杆”